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5-07-25 09:11
曹州书画院院长 徐明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肩负着记录时代、反映社会、引领风尚的重要使命,更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文艺创作传递绿色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文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反映时代精神,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时代发展的重大主题,文艺应积极投身其中,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力量。从文艺作品中,我们可以回溯历史,汲取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智慧。古代诗词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生机,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生态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提醒着我们时刻牢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ぷ匀弧T诘贝?,优秀的生态文艺作品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大自然的美丽与脆弱,激发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ひ馐?。如徐刚的《伐木者,醒来!》,以犀利的文字揭示了森林过度砍伐的危害,引起了社会对生态?;さ纳羁谭此?。这些作品以文艺的力量触动人心,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态破坏的忧虑,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
文艺助力塑造生态文明审美风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倡导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这种理念需要全社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审美观念。文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审美观念,提升生态审美素养。生态审美要求我们摒弃以人类为中心的审美观念,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去欣赏自然之美。文艺作品通过展现自然的壮丽景色、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让人们领略到生态之美。由湖南省数十位美术工作者历时3年通力完成的“大美潇湘”大型系列中国山水画创作工程,便是对潇湘大地生态环境?;し⑸沸浴⒆坌浴⑷中员浠纳氏?;2025年央视总台春晚舞蹈《喜上枝头》《伊人》《幽兰》《太平有象》,不仅展现了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不同舞蹈的风格神韵,更体现了“天地和谐”“万物共生”的生态美学意蕴。同时,文艺作品也可以批判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和观念,引导人们反思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一些影视作品中对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问题的呈现,让观众深刻认识到生态破坏的严重性。如电视剧《万元户主和猫》以喜剧风格呈现河流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通过文艺的引导,全社会逐渐形成尊重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审美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文艺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与传播。教育是培养人们生态意识的重要途径,而文艺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能够以独特的魅力将生态文明理念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在学校教育中,将生态文艺作品引入课堂,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材中对自然景物描写的文章,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自然的情感;音乐、美术课程中对自然主题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关注生态环境;朗诵比赛、绘画展览、戏剧表演等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在社会教育方面,文艺作品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将生态文明理念传递给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从《地球脉动》的震撼美学到《海豚湾》的血泪真相,这些纪录片用镜头唤醒沉睡的环保意识;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生态题材小说,吸引了大量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
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和文艺工作和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鼓励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态文明建设一线,生产更多高质量生态文艺作品,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文艺力量。